
国际咏春拳大赛 · 当传统武术遇上科技裁判
在近日举行的咏春拳国际大赛上,随着选手们挥拳踢腿,智能木人桩上的传感器悄然记录着每一次击打的力量、角度和速度。这些数据通过复杂的算法转化为客观评分,最终决定胜负。
当传统武术遇上科技裁判
科技赋能,智能木人桩大显身手
传统武术比赛评分长期依赖裁判主观判断,而新一代智能木人桩正在彻底改变这一现状。在咏春拳国际大赛上,随着选手一招一式击中目标,智能木人桩根据其用力方式、角度、力量等参数,对选手击打的速度、力量和准确性等多个维度进行量化评价。
这些数据被转化为具体参数,形成客观成绩,得分高者即为胜利者。
杨晓立详细解释了智能木人桩的技术构成:“通过它的摄像头,通过它自带的气囊,通过它的重力加速度传感器芯片等等,这些现代科技的传感器去采集选手的表现数据。”
这种技术应用不仅提高了比赛的公平性,还将传统武术训练带入了科学化、标准化的新阶段。
未来之路:科技与传统深度融合
即将于2025年8月28日在广州体育学院举办的武术国际研讨会将深入探讨“人工智能赋能武术创新发展”等前沿议题。会议将聚焦AI技术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、人工智能助力武术动作标准化与评估等关键课题。
未来十年,武术运动在VR、AR、AI等高科技的加持下,将呈现“虚实结合”的新形态9。虚拟武术赛事和训练不仅能让参与者更安全、便捷地体验武术乐趣,还能通过游戏化设计、社交互动及个性化服务吸引青少年和女性群体。
政策支持和市场增长也将加速这一趋势,推动武术运动向更大众化、科技化的方向发展。
武术散打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体育结合的产物,有望借助科技力量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、中国与世界的新桥梁。
其他新闻相关链接:
新华网《科技赋能、全民参与、青春风暴“闪耀”国际咏春拳大赛》
中国日报《2025国际咏春拳大赛开赛 近4000名全球选手汇聚佛山》